杨国忠跪伏在外头,听到陛下的用词眉头皱了皱,只一心想着如何为这逆贼定死罪。
遂道“圣人,安禄山一人闹脾气也便罢了,此番裹挟着整个范阳节度军,私自来中原,可是造反啊。圣人安心,不出半月,臣便为您献上此反贼的首级”
李隆基对杨国忠很是满意,点头道“嗯,速胜。”
这对君臣一个比一个淡定,泰然和自大,似乎西入中原的只是一个村屯,而非十五万主力大军,外加驻守范阳、平卢、大同三镇的守备军。
群臣哗然。
张九龄不顾身体,连夜赶来跪在行宫外求见,却被李隆基派人强行送回长安去,连面都没见上。
许是张九龄临走前,一声振聋发聩的“陛下难道要叫我大唐气数亡于此吗”叫李隆基心中有些没底,这才召见了安西节度使封常清。
封常清来长安之前,就被高适引着和七娘见了一面。
七娘特意走了一趟安西,是顾及到八卦中的细节
“洛阳失守,封常清退守潼关”。
安禄山在朝中舔狗一般的行为,一贯被陇右河西这些蕃将瞧不上,她怕封常清这次会因自大酿成东都惨剧。
这么多年了,封常清还是最听高仙芝的话,而高仙芝对七娘礼遇有加,背地里更是称赞数次。
因而,七娘这一趟没有白跑。
殿上,李隆基还在叭叭许诺着“朕知道爱卿骁勇善战,便许你接替逆贼安禄山之位,兼任新任范阳、平卢节度使如何那贼子已经带兵前往东都,你这就前去,先领了洛阳防御的要务”
封常清被七娘这一提点,此刻无比清醒,跪地请辞新的节度使职务,只单单领下洛阳军防。
仓促之间,安西、北庭军他是召唤不得了。
封常清只能在关内就地募兵,与安禄山训练有素的虎狼之师相斗。
没多久,封常清的五万散装军,加上毕思琛、程千里的三万守备军,终究没有抵得过十五万正规军的暴力攻城。
东都失陷,洛阳城门大开,成为战火与掠夺的地狱。
而封常清咬牙带领余部西撤,在陕郡撞上了高仙芝。这两人默契依旧,一合计便将所余部众合一为一,一同撤往潼关。
潼关道易守难攻,以一敌百,又是入主西都长安的必经之地。
万万需要提前部署,不可再度错失。
东都失陷的消息传回京中。
李隆基终于从华清宫的享乐奢靡中清醒过来,连夜回到长安城,第一件事就是杀了安禄山质于京师的长子安庆宗,就连刚成婚的荣义郡主也被牵连赐死。
到此时,帝王终于才愿意在暴怒中睁开眼睛,重新审视他治下的大唐。
杨玉娘就知晓会有这一日。
趁着时局越发紧张,帝王正值用人却难以再信任蕃将之际,在旁吹起了枕头风“三郎,妾总听闻这唐军里头最厉害的除过安禄山的东北三师,便只有河西、陇右两大节镇。何不如召集边军前来长安应援,叫他们一虎相争去”
李隆基是有顾虑的。
西北军总兵力可达十四万八千人,与安禄山主力不相上下。但其中朔方、安西和北庭却不在哥舒翰控制之下。
他是怕有人心怀不轨,乱上加乱。
杨玉娘又道“陛下当年重开天策府,便给了长宁郡主许多实权。既然信不过那些外人,不如就让长宁郡主立于各节度使之上,率军入关救驾如何”
有天策府这个最高军事指挥机构的上下级关系在,各方互相盯着,也没人会明面上出头,公然违抗圣命。
李隆基越想越高兴,觉也不睡了,当即命人拟旨“召长宁郡主李乐央入京,代天策上将一职,统陇右、河西、安西、朔方和北庭西北边军入京救驾,不得有误”
帝王这回彻底安了心。
李乐央再是宗室女,终究不是姑母。
她成不了第一个太平。
七娘如愿接到圣旨,火速点兵与各节度使前往长安。
另一边,高仙芝与封常清退守潼关之后,火速重整旗鼓,在叛军大将崔乾祐夺下陕郡,攻往潼关时,早就严防死守,不给对方一点可趁之机。
潼关迟迟夺不下来,安禄山便停在了洛阳,命崔乾祐据守陕郡伺机而动。
李隆基听闻此事,将怒火都发在了封常清身上。
一道敕令发往潼关,封常清便从安西节度使变成了白身,辅佐高仙芝驻守潼关。
这一回,督军宦官边令诚早就被七娘常年的打点弄得迷糊了,并没有赶在这个当口添乱。
本来潼关交给这两位镇守,一时之间也不必太操心。
没成想,仅仅七日之后,宫中又发来一道敕令“命河西、陇右节度使哥舒翰亲自坐镇潼关,统领各蕃军蕃将和城中残部,出击陕郡,击杀叛军据守于此的老弱残兵,活捉大将崔乾祐”
高仙芝与封常清闻言骇然。
哥舒翰年前大病一场,已经算是半身不遂地躺在床榻上,如何统兵出击
崔乾祐在陕郡也绝不是流言中的四千老弱病残。
陛下这是要将潼关拱手送人啊请牢记收藏,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88780506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