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.重圆
焉耆,高山绿野环抱,水草丰美。
邵稹骑在马上,铠甲下,两袖鼓风。他望着远方,焉耆的城池伫立在蓝天下,城墙闪耀着金光。
裴行俭奉命前往大都护府所在地龟兹,亲点邵稹和手下一百人二十人为护卫。
这是邵稹入金山都护府以来,头一回受重命。出行前,统领的都尉比他紧张,找他谈了许久,将路上各处的细要一一说清,还安排了几个经验老到的军士同行。
邵稹也知晓此番虽是护送,但出不得差错,一路上眼观六路,时刻提防。幸好这道路是长久来的官府通路,驿站要塞皆是齐备,一直到了焉耆,也并无意外之事。
焉耆都护王霖亲自出城迎接。
他是去年才上任的新都护,从长安调任而来,与裴行俭亦是旧识,二人见面,谈笑风生。
焉耆乃东西往来商旅的必经之地,乃咽喉要塞。一行人来到时,只见城门大开,各地商人来往进去,热闹非凡。
到了府衙中,王霖刚与裴行俭入内,一名府吏走来,将一份文书交给王霖。
王霖拆开来,看了看,目光凝了凝。
「都护有急事?」裴行俭微笑道,「若是忙碌,我等且到驿馆中,夜里再叙。」
王霖笑笑,道:「也不算得什么急事。是兵府来报,前几日派往蒲昌海巡逻的一队军士,逾期未归。」
「蒲昌海?」裴行俭讶然。
王霖道:「正是,大沙海、蒲昌海一带,沙漠纵横难行,为节省人力,焉耆、西州、沙洲共同分担戍卫。焉耆派兵往蒲昌海一带巡逻,五日一轮。」
「逾期未归,」裴行俭目光警觉,想了想,「从前有过么?」
「不曾。这条路上有杨木城为给养之所,五日已是宽裕。」
「杨木城可传来异状?」
王霖摇头:「杨木城到焉耆,五里一烽燧,一处点燃,即可传报焉耆,不会不知。」
裴行俭沉吟。
片刻,他忽而看向邵稹,见他一脸深思之色,莞尔:「石真,有何想法?」
邵稹看看他,又看看王霖,道:「真不敢妄言。」
王霖笑道:「但说无妨,这是西域,没有多少规矩。」
邵稹应下,神色认真道:「裴副都护可记得,十余年前,左果毅都尉邵陵那场恶战?也是在杨木城,突厥人先偷袭杨木城附近五十里内的所有岗哨,然后围困杨木城,以致传信无法发出。如今,吐蕃虽与杨木虽有大漠天堑,却不过几百里,一旦越过,占据了杨木,便可偷袭焉耆,后果难测。」
此言出来,王霖脸色微变,急忙取来地图:「他们去了七日,如果遇到了吐蕃兵,那么……」
「吐蕃兵至少已经到达了两日。」裴行俭神色沉静,道,「行俭以为,都护当遣大队人马前往查看。」
王霖皱眉:「焉耆有骑兵四千,昨日分派一千人去了乌垒,剩余的大多到了十里外的草原练兵,可立刻调集的,只有三百,向周围关镇求援,也要耽误至少大半日。」
裴行俭道:「我从庭州带来的人马,可分出一百精骑为先行。」说罢,对邵稹道,「你领一百弟兄,随焉耆军往杨木城,沿途要仔细查看,遇到异状,即刻回传。」
「诺。」邵稹一礼,领命而去。
外面传来些嘈杂的声音,宁儿听着,心惊肉跳。
屋子里,四壁简陋。一位懂得些跌打医术的军士来到,为薛霆拔去箭头,敷药止血。
「这吐蕃兵还算厚道。」军士拿着箭头看了看,扔掉,「箭头上若有倒刺,公台可要遭大罪了。」
薛霆疼得脸色发白,却未哼一声。他瞥瞥一旁的宁儿,只见她盯着自己的伤口,手攥得紧紧的,脸上的神色,好像伤在她身上一样。
心中莫名的 。
有心爱的人为自己担忧,原来还能这样高兴。他很不厚道地想。
「多谢兄弟。」包好以后,他对军士道。
军士笑笑,打量着他,好奇道:「公台真是长安来的观察使?四品官?啧啧,真年轻,我以前见过最大的官也就六品,还是个老态龙锺的。方才都尉跟我说时,我都吓了一跳。」
薛霆无奈地一笑,岔开话道:「不知城外番兵有多少?」
「这次来了许多,似乎有两千。」军士道,「公台听到外面的嘈杂声不曾?正攻城呢。」
薛霆神色一凛。方才入城到现在,他一直在处理箭伤,管辖这军镇的都尉也只匆匆来见了一面,就走出去了。
「不知城中军士有多少?」他问。
「只有五六百。」军士道,「这军镇不大,平日里还有焉耆派来轮换的人。以前也有突厥人和吐蕃人来袭扰,但烽火一点,他们就跑了,也不知这回是怎么了。要我说,公台此番来得可真不是时候,这里好不容易能见着个大官,却遇到这等糟事,我这给你疗了伤都还要去守城……哦对了,」他眼睛忽而发亮,「公台从长安来,我问一句,他们都说长安的皇帝有百八十个老婆,是真的么?」
「呃……」薛霆懵然,张张嘴。
军士还想再问,外面有人大吼:「张六!再话痨了小心你的皮!快去守城!」
军士讪讪地应一声,忙拿起一旁的弓箭,对薛霆道:「我去守城了,公台别乱动,小心流血!」说着,朝门外跑出,又回头叮嘱,「方才问的事,公台等我回来再说啊!」
薛霆:「……」
宁儿:「……」
二人相觑,各自忍俊不禁。
过了会,薛霆坐起来,把解下的刀拿在手中:「我出去看看。」
宁儿忙道:「不可,你刚受了伤。」
薛霆道:「我在百济受过更重的伤,无事。」
宁儿却使劲按着他,急得脸色发红:「不可!方才那郎中说了,你不能乱动。」
薛霆忽而盯着她,双目闪闪:「你是在担心我么?」
宁儿一怔,触到他的目光,耳根烧起来。
「当然担心啊……」她支吾道,「你是我表兄。」
薛霆叹口气,无奈苦笑:「你让我占点便宜会如何?」
宁儿错愕,正不知该说什么好,薛霆将她的手拉开,站起身来。
「表兄……」宁儿急得眼圈发红。
「放心,我就去看看,很快便会回来。」薛霆说着,骄傲地一笑,「一支箭就想杀掉一个左千牛,太看得起他们了。」
两千人,从前在薛霆眼里,并不算多。长安人口百万,这个数就算放到最偏僻的里坊里,也会瞬间吞没不见。
可是在这里,两千人,足以将杨木困作死城。城中的将士一直试图突围,可吐蕃人似乎早有预料,将各处出口封死。
薛霆站在城头,往城下望去。吐蕃人已经列阵,从四面八方朝城上放箭。杨木虽小,城墙却足够高,也足够坚固,城中的军士还以箭矢。
镇守杨木的都尉是个胡人,名叫史图奴,一脸棕色虯须。
薛霆比他品级高,但非常之时,也省去了虚礼,问清内外之事,二人皆神色凝重。
「吐蕃人并不着急。」薛霆看看城下,道,「不曾用强攻。」
史图奴颔首,道:「杨木城池坚固,五六百人守卫,可挡住四五千人。番兵意图,当是想白日里施以疲兵之计,夜晚偷袭城墙。」
薛霆思索了一会,道:「都尉可曾想过,此地周围并无补给之所,吐蕃人越过大漠而来,若亦攻守而论,我等更耐得消耗。他们来夺城,却又不紧不慢,攻势何在?」
史图奴道:「我也正是这想法,吐蕃人此来,也许不简单,若这些人不过前锋,杨木便有大麻烦。」
薛霆望望城中烽火台上的滚滚狼烟,道:「这狼烟点燃多久了?附近烽燧可有回应?」
史图奴摇头:「狼烟从吐蕃兵来到便已经点起,若在平常,五里外的烽燧早已点燃,如今,却毫无动静。」
薛霆的心蓦地一沉,看着史图奴,面色发白。
宁儿在屋里等着,心中牵挂着薛霆的伤,又听着城墙那边的嘈杂声,惴惴不安。她想出门去看个究竟,侍婢和从人却拦着,说薛霆吩咐,不能让她踏出院门一步。
宁儿无法,只得留在院子里。正着急,忽然,薛霆回来了。
「表兄!」她一喜,迎上去,却发现薛霆面色发沉。
「宁儿。」他拉着她走到一处角落,四下里看了看,低低道,「杨木都尉告诉我,这院子左边的那处废屋里,有一处地窖。如果……我说如果,这城破了,番兵闯进来,你立刻躲到那地窖里去,知道么?」说着,他将一把短刀塞到宁儿手里,「这给你防身用,很简单,藏在袖子里,遇到坏人,等他近前再拔刀,最好对喉咙下手。」
宁儿听得这话,只觉脑袋里有些昏眩。
她定定看着薛霆,只觉一阵寒气蹿上脊背,声音发颤:「表兄的意思是……」
薛霆点点头,注视着她的脸,露出懊悔之色:「这事怨我,自傲托大,不该带你来西域。」
宁儿忙摇头,抓住他的手:「表兄,你跟我一起留下来,我们一起躲!」
「不可。」薛霆道,「我是朝廷的观察使,别说临阵脱逃令人不齿,且此城之中,我官职最大,上上下下都看着,如何逃?」
泪水滴落在衣服上,宁儿哽咽着,紧抓着他的手,摇着头,却不能言语。
「听话。」薛霆心中亦不好受,把声音放得柔和些,却不容抗拒,「这只是万一,你记住我的话,你无事了,我才好放手去干,知道么?」说罢,握握她的手,用力掰开,头也不回地转身而去。
「表兄……」宁儿追到院门前,却被从人拦住,她望着薛霆的身影,怎么也止不住迷蒙的泪水。
杨木本是军镇,一应物什,都是备战之用。薛霆和史图奴商议,吐蕃人箭矢粗糙,而唐兵所用箭矢精细,准头大,现在这相互扰袭之事,当尽量节省,以防真遇上大战无物可用。他们分派人手,收集吐蕃兵的箭矢,用以还击。先前躲入城中避难的商人,也被编入了唐军之中,能打的,与军士一道作战,不能打的,便做些勤杂之务。
太阳渐渐落下,城中造饭,炊烟与狼烟混在一起,四处都是烟火的味道。
薛霆有伤,在城上奔走了大半日,有些吃不消。史图奴见他劳累,劝他先去歇息,一旦有事,便去找他商议。
薛霆看看城下,吐蕃兵仍三三两两地射着箭,虽然有些杀招在后的预感,却知晓强撑更糟。他只得答应,下了城墙。
可回到宅院中,却不见宁儿。
「娘子……娘子先前帮忙看护伤者,现在又帮忙做饭去了,我等拦都拦不住。」从人支支吾吾地说。
薛霆大惊,连忙去看,果然,杨木城的庖厨院子里,宁儿正帮着淘米,脸被夕阳光晒得红红的,水沾湿了她的衣袖和裙裾,她却似乎浑然不知。
见薛霆来到,她露出讶色。
「你来这里做什么。」薛霆又好气又好笑,「你那几两力气能帮什么忙,回去!」
宁儿却不服气,望着他,神色委屈:「怎么不能,我帮了许多忙么……」
「郎君这话可不对,」旁边的侍婢帮腔,「娘子方才为受伤的将士包紮了伤口,又准备饭食,众人可赞不绝口呢。」
「郎君可是这位小娘子的夫君?」厨子抱着一堆柴火走过来,夸道,「如此贤惠,郎君好福气!」
薛霆哂然,看向宁儿,她也望着他,红红的脸蛋上,神色倔强。
薛霆想说些什么,忽然,一阵眩晕袭来,他的身体摇了一下。
「表兄!」宁儿连忙将他扶住。
薛霆站稳,看着她,疲惫地笑笑:「贤惠小娘子,在□体欠安,可否劳烦小娘子将在下搀扶一程?」
旁人笑起来。
宁儿赧然,忙点点头,将手上的活交给侍婢,扶着薛霆回去。